第六章 辨藥材心細如發 嘆游醫醫藥分家
如此過了幾年,魏仁義已遍讀醫書,加上父親和祖父悉心教導,又有實踐經驗,醫術小成。一日,一位得了崩漏之癥卻久治不愈的患者家屬來魏家請魏少琮上門再為其妻診脈開放時,魏少琮帶著魏仁義同去。在患者家中,見患者面色蒼白,v 已然四肢無力臥病在床。他問魏少琮,為何她依著藥方服了三劑藥,身體卻絲毫未見好轉,病情卻隱有加重之勢?這話聽著雖然只是擔心自己身體,可也有指責魏少琮醫術不精之意。魏仁義仔細看了父親開的藥方,再對照病婦的癥狀,并不覺得父親開錯了藥,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
他思索良久,讓人去拿了藥渣來細細查看,又問病婦近來是否有腹瀉之狀?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魏仁義自告奮勇地說要替他們去抓藥。他懷疑藥材店弄錯了藥,將桑陸錯當人參賣給了患者,才導致患者久治不愈。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那病婦服了魏仁義抓來的藥后,病情漸有好轉。自古醫藥不分家,作為游醫,他們空有一身好醫術,卻無能力開藥店,無法把控藥材品質,這令魏家祖孫三代苦悶良久。
魏令先思來想后,開始著筆寫《草藥味記》,他準備收集整理那些容易混淆和比較少見的中藥材,從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細細注解,方便人們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