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總發病率約占人口的20%左右。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入更為多見,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時治療,長期反復發作,極易轉化為癌腫。胃腸病歷來被醫家視為疑難之證,一旦得病,應及時治療、長期服藥,才能控制或治愈。
脾胃肝是健康的根本
中醫認為胃腸功能疾病與脾、胃、肝三臟功能密切相關。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可調節脾胃的運化功能。脾和胃是人體中兩個重要的內臟器官,是人體水谷的受納運化之田,是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的后天之本。脾胃承擔著人體營養、代謝、造血、免疫等多種功能。我國古代醫籍對于脾胃各種生理病理變化與人體健康的對應關系有著深入的研究。其中以我國金元時期著名醫學家李東垣的《脾胃論》最為后世醫家推崇。
人體內的元氣是最重要的健康因素,而元氣的產生全在脾胃。沒有脾胃虛弱的內在因素,即便有外邪也不能侵入人體而發病。人體發病以脾胃內傷為發病之本,而導致脾胃內傷的因素則主要為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氣機升降失常所致。運動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其方式主要表現為氣的升降浮沉的變化。李東垣認為,脾氣宜升,胃氣宜降,以平淡沖和為性?!捌⑽竷葌?,百病乃生”,也就是說,人體所發生的各種疾病都有脾胃損傷的內因參與,因此,調補脾胃是治療疾病,讓人體恢復健康的根本大法。
因此,通過健脾益氣、通降胃氣、疏肝理氣等方法,作用于促胃腸動力的不同位點,來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并為治療胃腸疾病的中藥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中醫熟悉
脾胃衰弱為其內涵因素,飲食不節、情志所傷、勞勞過度為其引發因素。
以健睥消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肝胃不和,合并肝膽濕熱。疏肝和胃,清利濕熱。戒煙酒,忌辛辣。
一)慢性胃炎的飲食治療
1.注重食器具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高卵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包管機體的種種營養素足夠,避免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添富露蛋白量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肥肉、雞、魚、肝、腰等內凈。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穎蔬菜及生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2--3個新穎山查,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食用酸堿均衡。當胃酸分泌過量時,可喝牛奶、豆乳、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生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忙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成品、蔗糖、芹菜、韭菜等。當得了萎縮性胃炎時,宜飲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資會牢牢地吸附在胃壁上,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使已受傷的胃粘膜獲得修復,酸奶中獨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謝所產生的乳酸和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內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剖析蛋白質產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腐蝕,有利于胃炎的治療和恢復。
3.當口服抗菌素治療某些炎癥性徐病時,應同時飲用酸奶,即彌補了營養,又避免了抗菌素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由于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桿菌,可使抗菌素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征象從頭取得均衡,同時回護了胃粘膜。
二)胃痛的中醫飲食治療
胃痛,中醫稱為胃脘痛,屬于消化體系疾病。引起胃脘痛的主要緣故原由有:病邪犯胃,感受外寒;過食生冷或肥甘美味,或暴飲暴食等;憂思憤怒,氣郁傷肝,肝失疏泄,氣逆犯胃;再者是飲食、勞倦等因素久傷脾胃,導致中氣不足、脾胃虛寒。中醫按"辨證施治"的原則,對分歧病癥治法各別,可根據病情選方治療。
三)急性胃腸炎的中醫飲食治療
急性胃腸炎是胃腸粘膜的急性炎癥。多發于夏春季候。以上吐下瀉、脘腹疼痛為重要臨床癥狀。在中醫屬于嘔吐、泄瀉范疇,中醫以為本病的產生,系受寒濕之邪或貪涼感覺寒濕,過食生冷肥膩,乃至毀傷脾胃,運化變態而致病。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種致病因子的反復侵襲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由于粘膜的再生革新,末了導致固有的腺體萎縮。
四)巧用艾灸治胃腸系統疾病
如果有胃腸系統的疾病中脘、神闕、關元、天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等胃經反應點。背部穴位一共30-40分鐘,可以移動艾灸,腹部穴位也是30-40分鐘,肢體可以10-20分鐘。同時要記住,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炸的食物,保證睡眠,減輕生活壓力。
五)辨證分型
1.肝胃氣滯型胃脘脹痛,飽悶不適,食后尤甚。痛無定處,胃痛連脅,熱氣頻做,矢氣較舒,或有惡心吐逆、泛酸。苔白薄,脈沉弦等。治宜舒肝和中、和諧胃氣為主。
2.胃熱陰虛型脘痛固執,胃中有灼熱感,疼痛多無規律性,但夜間和空肚為多,得食較緩??诟啥?,顴赤,心煩易喜,脈弦細而數等。治宜疏肝泄熱、養陰清熱為主。
3.脾胃虛寒型胃皖部隱約作痛,喜溫喜按,食欲消退,飯后飽脹,消瘦,面色無華,神疲倦力,手足不溫,舌濃,苔白,脈沉細有力等。治宜健脾益氣、溫中和胃為主。
4.濕熱型
上腹痛、刺痛或絞痛,拒按,口臭,大便于結或溏,舌質紅,苔黃而膩、脈弦數。治宜健脾清熱化濕。
治療腸胃的其他注意事項
1、少吃高纖維食物。如土豆、面食、豆類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蔥等,都易在腸胃部制造氣體,最后導致腹脹。
2、不要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餅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腸里滯留的時間也較長,可能產生較多氣體引發腹脹。
3、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容易吞進不少空氣;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讓大量空氣潛入胃部,引起腹脹。
4、克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制造過多胃酸,其結果是胃氣增多,腹脹加劇。
5、適當鍛煉身體。每天堅持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不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緒,還可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功能。
6、注意某些疾患。對某些疾患來說,腹脹或是先兆,或是癥狀之一,它們包括: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膀胱瘤等。